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学院 >文化研究

182022-0517:11— 分享 —
回忆我的父亲邵金科和母亲

来源:文化交流处 浏览次数:4463

我叫邵玲仙,今年79岁,是泸西县一名退休教师。我出生在红河县迤萨安邦,祖籍石屏县牛街邵家山。我的父亲是老挝知名爱国华侨邵金科。

父亲常年旅居老挝,我跟父亲见面的机会不多,对父亲幼年时期经历的了解,好多都是通过母亲的描述。父亲是石屏牛街邵家山一户山主的儿子,后来,家业在山主相互冲突时败落,父亲领着他的妹妹,逃到迤萨安邦安家。

那时,我母亲家在迤萨安邦开着个铁铺,父亲到店铺里当学徒时,与我母亲相爱结婚。我母亲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温柔贤惠,吃苦耐劳,在父亲跟着马帮到老挝做生意后,自己领着孩子们(当时还只有我大哥和大姐)守着家辛苦过日。

父亲在老挝开办农场,种植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等,并大力发展畜牧业,无私帮助当地农民,推广当时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得到了老挝政府的高度赞誉。父亲在老挝站稳脚跟富裕后,仍然时时怀念祖国。为了让华人们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能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父亲在老挝开办私立华侨学校,亲自担任学校董事长,聘任懂中文的教师授课,课本参照香港的中文教材,接收华侨子女免费读书,得到了华侨的拥护和称赞,受到中国驻老挝总领事的表扬,并被推举为当地华侨理事会理事长。

父亲只要有空有机会,就回国来看望母亲和孩子们,我是在一次父亲回国省亲时生下的。

我出生没几天脐带发炎,不会吃奶,不会哭,大家说这孩子活不了,劝父母亲把我扔了,母亲舍不得,用她的衣服包着,把我放在胸口,日夜抱着不放。眼看到了父亲要跟马帮大部队出发的日子,可我的情况还不见好转,父亲摸了摸我的脸,流着眼泪万般不舍的离开了家。直到第8天,眼看我气如游丝了,我外婆把我放到了一个箩筐里,准备断气了就扔出去,没想到,我自己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母亲欣喜万分,从小母亲宠爱我要比哥哥、姐姐更多一些,而父亲这一走就是20年。

1961年,中国和老挝建交。1962年,父亲曾受中国政府邀请,以老挝华侨国庆观光礼团副团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待。

父亲从北京回云南家乡,当时红河县还没通公路,红河县委非常重视,安排工作人员赶着三匹大骡子去建水迎接父亲,通知母亲可以带一名家属一起去,当时我20岁了,母亲派我去。我怀揣着父亲的照片,跟着工作组出发了。

来到建水第二招待所见到父亲时,父亲正在抽水烟筒,看见我,就问工作人员这个同来的小姑娘是谁家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邵先生,这是您家的姑娘啊”,父亲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烟筒,拉着我的手,上下仔细的打量着我,问:“你是泽文吗?”泽文是我姐姐的名字,我哭着说:“不是,我是小二囡”,父亲流下泪来,拉我坐在他的身边,跟大家说:“我小二囡命真大,多年来,我一直以为她不在了,你们看看我小二囡长得多好看,大眼睛,双眼皮的。”大伙都笑了。

回红河县迤萨镇的路上,我们走了整整三天,这三天是我从小到大,跟父亲最亲近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我仍然感到非常的温暖和幸福。我们骑着大骡子赶路,一路上,道路坑洼不平,好多还是很陡峭的坡路,父亲担心我掉下去,在我骑的骡子背上安了两个大叉子,嘱咐我好好抓住,父亲一路上指挥我怎么驾驭骡子,告诉我上坡身子往后靠,下坡身子往前靠,看我骑的不错,父亲高兴的说:“真是赶马人的女儿,天生就会骑马!”

红河县迤萨镇是有名的侨乡,当时在外的华侨很多,大多数侨居老挝,很多人跟家人早就失去了联系。父亲的到来轰动了整个迤萨镇,受到了家乡人民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父亲向乡亲们介绍了旅居老挝华侨们的情况,描述了北京国庆的盛况,讲述了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情况。父亲告诉大家,周总理召开观礼团团长座谈会和国庆招待会,非常关心华侨们,仔细询问大家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父亲向总理详细汇报了老挝华侨和自己在老挝的工作情况,并向总理提了一个请求,请祖国派中国教师去他开办的华侨学校任教,周总理微笑着点头同意。会后,总理派身边的工作人员给父亲送来了一个包裹,父亲打开一看,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是一包各种菜籽的包裹,是父亲跟总理汇报工作时,无意间提到老挝没有的几样菜籽,和一些比老挝品种更优良的菜籽。没想到这么一点小事,总理就记在心里了!每每说到这里,坚毅的父亲眼里都会闪动着泪光。

父亲在县委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参观了迤萨镇的学校、医院等地方,对迤萨发展建设提出了三条建议,1、要修公路。2、要建电站。3、要解决人民的吃水问题。父亲捐钱给县政府,用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父亲回老挝时,帮乡亲们带了200多封信件出去,千方百计把信件送到了收件人的手里,使国内国外多年断了音信的亲人们又取得了联系。自父亲回家省亲后,迤萨的侨乡和国外亲人的信件往来越来越频繁,迤萨收到的汇款也是越来越多了。

母亲在父亲常年旅居国外的日子里,自己领着三个孩子艰苦度日,一直为父亲坚守着一个家。母亲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靠做豆腐卖为生,可她再苦再累也坚持供我们三兄妹读书,把我们兄妹培养成了有文化、对国家有贡献的人。1942年我出生那年父亲回国一次,1962年参加国庆观光时回国一次,等到1981年父亲回到迤萨省亲时,母亲早已病故多年,变成了一堆黄土。相爱的两人再聚时,一个在坟的里头,一个在坟的外头!

父亲是1982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的,临终前,父亲留下了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遗愿。他的骨灰盒送回了故乡迤萨安葬。我们把母亲的坟迁移到了父亲的旁边,从此,我的父母在天堂上幸福相聚,永远不再分开了。

时光如梭,一转眼,我已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了。回忆起父亲、母亲,二老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来就未曾离开我们,而我还是他们身边的那个小二囡。如果我的父母现在能回来看一看,他们一定会惊叹于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一定会为他们的小二囡拥有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感到万分的欣慰!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父母亲的回忆文字,今天,我戴上老花镜,屏息静气,终于得以完成。

20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