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312021-0515:36— 分享 —
《人民日报》刊登阮成发署名文章:牢记嘱托,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来源:云南发布 浏览次数:3125

5月31日
《人民日报》推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篇
用四个整版浓墨重彩
展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其中

特刊一版刊登

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署名文章

《牢记嘱托,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一起来看

👇




牢记嘱托,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南省委书记 阮成发


回望百年奋斗路,云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摆脱落后、走向进步,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云南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1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21元,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 李安林 摄


二是“三个定位”取得明显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平稳,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5.04%,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8%,建成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与9个国家搭建11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9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趋显,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建设有序推进。


腾冲市银杏村(资料图)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7.8%,2020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绿色铝、硅产能居全国前列。“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幅达到16%以上,茶叶、鲜花、蔬菜、水果、中药材、坚果、咖啡、肉牛等重点产业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持续发展,以“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旅游新生态,智慧旅游成为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新名片。


昆明斗南花花世界 杨峥 摄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力实施“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16个州(市)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1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乌东德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电力装机总量迈上1亿千瓦新台阶。全省8502个贫困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全覆盖。


乌东德水电站 许健 摄


五是社会民生补短板加快补齐。2015年以来,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2%用于解决民生问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62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万户,惠及约700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7500元、12842元,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5%、9.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0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2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不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达98%。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小学教室变化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六是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坚决肃清流毒影响,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精会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边疆各族人民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岭大地高质量发展路正宽

特刊一版稿件《云岭大地高质量发展路正宽》,从“山乡巨变,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绿色打底,‘三张牌’澎湃起新动力”“服务大局,‘数字赋能’边疆变前沿”三个方面,呈现了云岭大地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乌蒙巍巍,赤水绵长。4月27日,云南省委常委班子到昭通市威信县扎西会议旧址,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活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随后,省委、省政府在昭通召开现场办公会。今年以来,云南将陆续在全部16个州市召开现场办公会,擂响云岭大地发展的战鼓。


曾几何时,云南给人留下僻远和落后的印象。如今云南发展进位争先,GDP全国排名上升至第十八位,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各项事业沧桑巨变,以“美丽”取代“贫困”,成了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云南的任务,也是云南追梦的支点。


山乡巨变

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高黎贡山高哟,独龙江水长哟,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许多人都会哼唱这首《太阳照到独龙江》。从贫困落后到小康社会,从大雪封山半年与世隔绝到通过隧道、5G信号联通世界,独龙族人民“一跨千年”。

 

云南,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云南有4个,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22个有扶贫任务,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27个深度贫困县。按照国家统计标准,全省2012年底贫困人口超过804万人……

 

2015年以来,云南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五级书记抓扶贫,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如今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迈入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千年跨越”。

 

2020年12月30日,大(理)临(沧)铁路通车,古老佤乡第一次开来火车。不仅是临沧,云南处处展新颜。如今云南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民用运输机场8个,一半的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邮、通硬化路,一些昔日“鸟道雄关”,已成为今朝枢纽通衢。

 

云南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2016年至2020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广大民族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为让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云南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全省建立起“一平台三机制”:建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防止规模化返贫,并建立起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和扶志与扶智“三个机制”。如今,从雪域高原到热带雨林,乡村振兴的大幕在云岭大地徐徐拉开,更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绿色打底

“三张牌”澎湃起新动力

 

4月28日,《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在昆明正式发布。滇金丝猴分布在滇西北密林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监测看,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大约13群1000—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近30年的滇金丝猴保护历程,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发出“春城之邀”,再次将世人的目光聚集到云南昆明。

 

云南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生物多样性绿洲”,哺乳类种数占世界的5.4%;鸟类种数占世界的9.7%……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物种惊艳“上新”。“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资源基础”,云南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如是说。

 

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将国土的三成多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全省森林、草原、湿地总量持续增长,开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同时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

 

云南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贡献力量。2019年,绿色能源跃升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居全国首位;全省绿色食品品种、品质和品牌培育风生水起,“健康生活目的地”逐步迈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以绿色为底,云南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未来15年将重点培育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

 

服务大局

“数字赋能”边疆变前沿

 

进入新发展阶段,云南处在全国什么水平?如何确立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症结是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云南有哪些新优势、新机遇?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发力,开放平台不断扩大。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云南推进以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5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综合保税区、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纽带,26个口岸为窗口的多层次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2020年新设注册企业约1.8万户,外贸进出口额7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近一半。

 

4月底的玉溪峨山赤日炎炎,中(国)老(挝)铁路国内段正在这里对轨道精调。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年底建成通车后,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沿边开放交通先行,如今云南“七出省五出境”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成型,“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通道加快推进,航线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云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有形的路快速推进,无形的路也异军突起。“数字云南”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大手笔。如今,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等“云字号”的“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到了行业制高点,正推动云南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而拥抱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云南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绿色发展 幸福生活



特刊二版聚焦云南昆明、曲靖、大理、普洱、保山、临沧6个地州,以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展现了云南各地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各族群众迎接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昆明
和谐社区添活力


“我们小区是老小区,停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现在将辖区内一块空地改造成停车场,大家有什么意见?”在云南昆明官渡区和平路社区的院坝议事会上,牵头的社区干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保障好消防通道,其他停车安全隐患也要消除。”“要根据时段合理定价。”……社区的党员群众聚在一起,出谋划策。


辖区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改造成本高,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流动人口多。停车秩序如何规范?环境卫生如何维护?噪音扰民如何整治?曾经,和平路社区面临和其他老旧小区一样的管理难题。


和平路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多元化社区管理模式,整合服务资源,集聚服务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和平路社区党委书记段永芬介绍,今年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服务群众力量,服务辖区内的老旧楼院,搜集居民需求,发动社区群众共同参与到楼院的治理中。“关键是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培养群众‘我的楼院我参与’的意识。凡是居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都通过‘院坝议事会’召集相关方面及辖区党员、居民集体‘把脉会诊’,激发居民参与楼院治理活力。”段永芬说。


据悉,从2018年开始,昆明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党群建设同步推进,使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建共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曲靖
光伏产业后劲足


曾经的荒滩早已不见踪迹,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厂房拔地而起。借助绿色水电,单晶硅实现拉棒、切片,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水电硅产业园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企业为何选择在曲靖落地?离不开政策利好。曲靖经开区开展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促进一批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近年来,云南依托清洁能源水电优势,吸引水电硅材落户。随之而来的,是用清洁能源水电生产清洁能源光伏产业组件。目前,全球光伏龙头企业中已有隆基股份、晶澳太阳能、锦州阳光等企业落户曲靖,曲靖正围绕“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绿色硅光伏产业基地。


企业落地曲靖,同样离不开营商环境。曲靖建立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加大重点项目包保力度,严格落实投资项目代办制度,加强对项目落地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项目审批和建设速度大大提速。“我们有专门的对口部门,有什么问题找他们就行,不用到处奔波跑腿。”曲靖阳光能源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昱博说。


产业集群也是曲靖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一大优势。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建桥介绍,通过以商招商,曲靖规划建设6.92平方公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龙头企业的“磁场效应”开始显现。“未来,越来越多的光伏产业将拥抱绿色水电。”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叶华说。


大理
水清岸绿留乡愁


古朴自然的村庄,碧波荡漾的洱海,一条优美蜿蜒的生态廊道将它们分隔开来。苍山洱海间,这条生态廊道宛若一条绿色围巾,将沿湖的白族传统村落连接起来。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随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作为其中一项重大工程,环湖生态廊道建设涉及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


生态廊道上,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到处是拍照留念的游客。目前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景观提升等附属工程。“生态廊道既是人与湖的界线,让洱海能够‘透透气’,又让人们有了更加亲水的平台。”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行政部部长薛敏说。


2020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达Ⅱ类、5个月达Ⅲ类,国考断面水质评价为优。“通过生态廊道拦截污水、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湖滨生物多样性,让湖区面积扩大了10公顷。”薛敏说,“生态廊道还给大家一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空间。”


“梦幻般的大理山水,放飞我们美好的希望……”洱海之滨的古生村村口戏台上,回荡着一曲新填词的白族大本曲说唱。“洱海治理得越来越好,水更清、景更美了。”村民何利成最近爱上了湖滨散步,“儿时的快乐好像又回来了!”


普洱
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1951年元旦,26个民族的代表在普洱专区会盟立誓、刻石铭碑。


为考证碑上签名的48位代表,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黄桂枢前前后后耗时8年。他说:“70年来,普洱市各族群众不仅把民族团结的誓言刻在了碑文上,更落实在了行动上。”


同样的誓词,也被挂在宁洱镇谦岗村哈尼族老人方有富的院子里。作为当年的签字人,方有富购买水冲式发电机、组织群众拓宽道路、教育做生意的小儿子方财兵入党。方有富一辈子跟党走,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民族团结,如今更是扎根在普洱各族群众的心里。“要是大家不团结,何谈发展?”方财兵是民族团结园的义务讲解员,他形容民族团结是水、是空气,身处其中不觉得有啥,可一旦少了民族团结,可能所有人都要停下手里其他的活,先去做矛盾化解。


在党的领导下,普洱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彝族聚居的大寨子上组缺少产业,村里引进企业合作种植姬松茸,可村民没种过,不敢尝试。是党员、干部带头,才打消了群众顾虑。如今,一亩姬松茸纯收益就有3万元,彝族寨子跟着党组织有了好收入。


普洱市10个县区有9个是民族自治县,各民族共同进步,不分彼此。曼歇坝村党总支书记绍瑞感慨,“现在村里民族团结做得好,大伙儿都铆着劲发展!”


保山
乡村旅游势头旺


种植彩色稻田、修建大米粑粑体验区、铺设智慧消防系统……隆隆的机器声中,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派繁忙景象。


“村子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清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赵家清最近奔波在司莫拉的各个项目工地之间,检查工程进展情况。


其中,大米粑粑体验区是司莫拉探索产业融合的试点之一,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正等待设备进场安装。体验区集中展现大米粑粑制作的过程,除了供游客参与体验外,还可以批量生产成伴手礼,投放市场。


据悉,2020年6月,中寨党支部创办“腾冲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产出、合作社统购、公司加工、返还销售”为模式,将司莫拉佤族村的农产品交由腾冲市的企业进行深加工,成品再通过合作社销往市场,形成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动力、三产为平台的发展格局,实现“1+1+1>3”的产业融合效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邀请省农科院完成‘司莫拉’商标的设计,并研发农特产品、文创产品,如今红茶、胭脂果系列产品等已上市销售,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2万元。”赵家清告诉记者,合作社去年年底分红,司莫拉73户村民平均每户能分到800元左右。


据介绍,腾冲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立足现有资源、统筹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司莫拉佤族村为核心区域,通过一条22.8公里的公路环线,串联全乡6个行政村,分别打造佤乡风情、古寨乡旅、农旅休闲、民宿示范、温泉休闲、现代农业6种业态,推进乡域产业结构转型,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游客来到清水乡,可以沿着环线一路游玩。除了参观司莫拉佤族村寨,还有老寨子村的玫瑰庄园、驼峰社区千亩茶海等景点可以观赏。”赵家清说。


临沧
村庄规划促振兴


产业路修到田间地头,特色小吃街、游客服务中心也建起来了——拉祜族和傣族聚居的大荒田村变成了红火的美丽村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委党校干部刀玉龙成就感满满,说:“市里的干部回乡规划,让大荒田村发展一天一个样!”


2018年12月起,临沧市实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利用节假日回到农村,对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进行规划。


在临沧市政协干部杨天强看来,这次行动有三重意义:资源家底理清了,振兴思路理明了,村民关系理顺了。“如今乡愁不只在梦里,还注入到了规划图里。”


刀玉龙土生土长在双江县勐勐镇大荒田村来冷民族寨自然村,是该村干部回乡规划的联络员。2019年以来,村里在外工作的24名公职人员协助村上做规划、找项目,带着党员群众和乡贤能人发展乡村旅游。


规划做好了,怎么实施?临沧市遴选一批优秀的规划典型带动逐步落地,村里也会拿着规划招商引资。回乡干部和村民们商量出来的规划,调动了大家自主发展的精气神,遍布临沧山乡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已带领群众自主解决问题14205个。


让村庄规划“留得住乡愁”,临沧经验在云岭大地得到推广。今年5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通知》,动员公职人员回乡编制科学实用的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到2023年,云南省将全面完成行政村、农村社区的村庄规划编制。


敢于担当 奋勇争先


特刊三版以“敢于担当 奋勇争先”为主题。主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基层党建工作。云南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年接着一年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篇人物稿件分别讲述了“人民楷模”高德荣、“时代楷模”朱有勇和“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先进事迹。评论《乘势而上 开拓进取》指出,云南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在云南考察调研时要求,“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南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年接着一年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员干在一线,补齐脱贫短板


上有森林,下有梯田,水沟穿村而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重点村落。景虽美,却无人欣赏。选派到阿者科村驻村的王然玄走访发现:别说游客不愿来,本村人都不愿待,半数村民外出务工。


如何不负青山不负人?王然玄找来专家出谋划策,入户宣传动员。村民不知“旅游是啥”,王然玄天天入户解释。村里成立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仅一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2万元。


王然玄是云南10.2万名驻村工作队员中的一分子。云南持续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带动脱贫攻坚。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把支部建在项目上,不仅建社区,还成立农民工帮扶夜校,带动群众就业、脱贫。2020年,云南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在城市社区,民生保障水平同样不断提高。大理市太和街道兴国社区,群众“点单”、党组织“接单”,老旧小区换了新颜;曲靖市麒麟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便民餐桌”“四点半课堂”,日均接待服务党员群众超过4600人。


推进基层党建,加强组织建设


晚上11点,村里的菜农赶到城里,青菜一公斤4元卖出;次日一早,村里的农家乐老板进城,一公斤8元再把青菜买回来。因为缺乏统筹,普洱市城郊的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以前卖菜、买菜都挺尴尬。


曼歇坝村党总支书记绍瑞在村两委提出建设蔬菜配送中心,方便菜农销售,也让农家乐少花钱,村集体还有得赚。如今,项目投入运营,每个月村集体就能拿到一两万。从农家乐、草莓采摘到蔬菜配送,曼歇坝村在党组织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


2016年以来,云南省通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省有经营性收入的村达11564个,占84.8%。在城市,云南加快推进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城市辖区共划分网格2.3万个、有网格员3.8万名。曲靖市富源县各级党组织、党员收集网格信息1.1万余个,为民办实事5000余件;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群众也自发参与。曲靖沾益区白水镇老湾地村,1983年时黄沙漫天,村党支部书记宋祝漫带头种树、建起了5万多亩林场。


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凤凰山社区推行“双报到”机制,党员到社区报到,在社区活动中服务群众;普洱市中心城区516个小区全覆盖成立党组织,城市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党员冲在前线,锤炼政治担当


虽然“心里也没底”,可接到支援湖北咸宁抗击疫情的通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及肝病科副主任医师肖安主动请缨,“身为党员,义不容辞”。


“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难也得上”。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总能看到肖安忙碌的身影。只要患者需要,即便是凌晨、下了夜班休息,接到电话的肖安回答总是:“没问题,马上出发。”


冲在抗疫一线的不仅有肖安这样的老党员,也有火线入党的新同志。2020年,云南省8438人在抗疫一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接收预备党员586人。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关头选择入党,就是选择了责任和担当,选择了牺牲和奉献。


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都受到日益严格的监督。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推动大监督格局建设、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监督的面儿也更广了;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焦化企业周边规划控制不严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被依纪依规追究责任;昆明市宜良县纪委监委下沉到村,安宁市纪委监委推行“一线会审”、村级直巡,强化小微权力末梢监督。2016年以来,云南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抓好党建促发展。



高德荣——闲不住的老县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高德荣一天也没有闲着。35千伏联网线路工程、垃圾处理厂、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独龙江乡的各个项目建设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白天去建设现场看工程进度,晚上和干部群众围着自家火塘,共话独龙江未来发展。”在独龙江乡宣传委员刘会东眼里,高德荣就是这么一个“闲不住”的老县长。

 

高德荣曾担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2006年当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选后他做了个令人诧异的决定——回家。“请允许我把‘办公室’放到独龙江乡,因为我的独龙族同胞还没有脱贫。”于是,高德荣将自己的办公地搬到了独龙江边的家中。

 

高德荣一直奔走在帮助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2014年4月,全长6.68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结束了独龙江乡千百年来大雪封路、交通受阻的历史。这条隧道,高德荣倾注了无数心血。他每年都参与工程清雪工作,与干部群众一起睡工棚、吃干粮,期间多次遭遇泥石流、雪崩等险情。

 

路通了,高德荣又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没有产业支撑,致富就无从谈起。”在当地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草果、重楼、羊肚菌、独龙牛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在独龙江乡落地生根。

 

2018年底,独龙族宣告整族脱贫。如今的独龙江乡,3A级景区挂牌了,特色产业遍布6个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全乡202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63.83万元,人均收入10166.5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高德荣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带着党和国家对独龙族群众的关心关爱,高德荣回到独龙江,继续跋涉在峡谷之中。



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老实说,我们这些科技人员不擅长协调、组织,但为了尽快建成这个高水平养牛场,让东回镇农民早点受益,我必须赶来参会,督促这个项目早点落地!”劳动节前一天,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的一间会议室,满满当当坐着县、乡相关部门的干部,大伙儿聚精会神听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讲话。


2020年下半年,朱有勇团队就开始着手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在澜沧筹建农业科技示范园。根据东回镇自然条件,朱有勇指导引种高品质玉米,同时利用玉米提供的大量青贮饲料发展畜牧业,实现良性循环。眼下,玉米长势喜人,养牛专家团队也到位,但养牛场却迟迟未落地,一向好脾气的“农民院士”也有点着急,干起“监工”的活来。

 

自从抱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志向,这种逾越科学家“本位”的事在朱有勇身上已是常态。回想起2015年决定来澜沧从事精准扶贫的情形,朱有勇仍很感慨,“做实验、分析数据是我们的‘老本行’,而要带着群众走向致富路,却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

 

事实确实如此。朱有勇团队初到澜沧蒿子坝,在考察后决定推广冬季马铃薯,当地拉祜族群众却投来怀疑的目光,“院士能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朱有勇团队于是在蒿子坝承包了100亩地作为示范,亲自扛起锄头,在地里扎下根。2017年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产值达90万元。以往冬季农闲地,居然长出了“金豆豆”,一时间,院士工作站的门槛都快被村民踏破了。

 

冬季马铃薯推广成功后,朱有勇团队把新目标锚定种植难度更大但效益更高的林下三七。“老杨,三七种得不错啊!”拉着学员杨学忠的手,朱有勇夸奖道,“外头公司按照1公斤2000块收购,你们这一亩估计能产50公斤,这样就会有10万块的收益,其中20%作为滚动发展基金,剩下的8万块,你们和公司各自一半,怎么样?发财咯!”说罢,朱有勇和杨学忠一起像孩子般地哈哈笑起来。



张桂梅——一辈子致力山区教育


2021年初夏,记者又在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见到了张桂梅老师。她已经64岁了,衰老似乎更加明显,“每天早上身体都痛得不想起来”。今年2月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后,她又回到日复一日的常态,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子夜后休息,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做操吃饭。


张老师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她曾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代楷模”等。和张老师聊天时,张老师说:“我就是个山村女老师。”

 

张老师从小接受红色教育,把“江姐”当作榜样。张老师在丈夫患癌症去世后自己又查出子宫肌瘤,漂泊异乡的她,在大家的关爱下挺了过来,她感恩这片土地。张老师胸怀理想、肩挑责任,她认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于是选择为最弱势的“大山女孩”创办女子高中。

 

曾在华坪女子高中任教、如今担任华坪博物馆馆长的马海老师评价:张老师当年让我们在学校每处墙面都画画写字,我们觉得有些偏僻处没必要,张老师说:“万一女同学有心事,在僻静处站一会,不经意间也会有熏陶。”华坪女子高中的“元老”教师张红琼说:“或许是年龄大了,张老师如今脾气好多了,笑的时候也多了。有时候晚上看到张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吃药,真的心疼。”

 

一辈子致力于山区教育,改变了无数学生和家庭的命运,张老师对功劳怎么看?她说:“我做得还很不够,到现在我还不敢对我帮过的人说‘我是党员,不用谢’。”——共产党员的称号,在她心中如此圣洁高尚!


感悟初心
乘势而上 开拓进取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岭大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沧桑巨变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奋斗和奉献。


退休后义务植树,给荒山披绿的“最美奋斗者”杨善洲;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心系百姓,带领独龙族群众告别贫困,“一跃千年”的“老县长”高德荣;还有不忘初心、无私奉献,12年帮助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的“校长妈妈”张桂梅……


溯古及今,云岭大地楷模辈出。他们虽在不同的岗位,却怀揣同样的初心,坚持同一个信仰,共同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光芒。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十三五”以来,云南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敢于担当、冲锋在前,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起点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更需新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云南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大美云南 崭新画卷


特刊四版是图片版,6张图片集中展现了彩云之南的生态、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