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272013-1110:49— 分享 —
《光明日报》报道陈友康教授关于当代中华诗词的学术观点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844

 

20131013,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诗词研究院承办“雅韵山河——当代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袁行霈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学术界、诗词界、教育界、艺术界及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的知名专家、学者、诗人、艺术家,共70余人。云南中华文华学院副院长陈友康教授受邀参加会议并发言。《光明日报》20131121发表题为《当代传统诗词:光景常新引人奋进的民族精神符号——“雅韵山河”当代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综述》,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详细报道,其中多次提及陈友康教授关于当代中华诗词的学术观点。

报道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当代传统诗词在一波接一波反传统文化潮流中不可避免地被打入“冷宫”,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文化的日益复兴,传统诗词也呈现复兴态势,关于现当代传统诗词的理论研究与创作批评逐渐发展并趋于活跃。1999年,陈友康教授即发表了长篇论文《旧体诗词复兴论》。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当代传统诗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就是为了促进当代诗词学术研究,引导当代中华诗词发展方向。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思想凝聚力、道德规范力和艺术感化力,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其当代价值是与会者讨论的中心议题。研讨会上,陈友康教授认为,生命的意义存在于过程中,存在的价值主要在当下实现。因此,文学应高度关注当下的意义,努力从具体实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他说:“所谓自娱性主要是指常态下的自娱。首先,旧体诗词作品大量存在表现日常生活琐事和交游唱酬的作品,这是一种美化生活的努力,它们呈示、强化了一个诗性的经验世界。它们美化了作者自己的生活,也有助于读者领受、珍惜日常生活之美。其次,从终极的意义上说,文学是为人生的。自由作为人类的本质,人在感受到自由的时候,生活就是快乐的。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创作诗词能获得心灵舒展,是一种自由体验。诗词创作,个人耽玩的,自得其乐;与人唱酬和互相交流品评的,自娱娱人,加强了社会沟通。因此,可以说,诗词创作从最根本上满足了人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作为社会人的需要。”

中华诗词具有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有其艺术继承与创新方面的内在规律。坚持“求正容变”,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体现时代变化,反映时代精神是当代诗词发展所必须提倡的原则。中华诗词的继承创新不仅仅是文学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陈友康教授《文化失败主义与旧诗命运》一文,从传统文化的百年兴衰来追索旧体诗词的前途与命运,认为现代人对旧体诗词的态度与对传统文化价值和前途的判断有莫大的关系,而文化失败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价值和命运的一种误判,但是,“既然整个传统文化已经被判定为失败,那么,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学当然不能独善其身。”“新文学运动以后,旧体诗词虽然失落了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可它并没有消失,它逐渐演变为以民间性、个人性和潜在性为特征的文学生产和消费活动”。因而,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日渐受到重视就成为中华诗词复苏与复兴的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同时,陈友康教授呼吁,诗界应摒弃新旧诗体的门户之见,学院派和创作界联手开展现代诗词研究,推动现代诗词创作的繁荣。(办公室  邱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