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院声音

292019-1114:52— 分享 —
郭周静: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来源:教研室 浏览次数:90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坚持和完善”,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这13个“显著优势”中,《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一论断阐明了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不能脱离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文化土壤。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之魂。因此,必须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发挥好文化引领作用。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指针,它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动力。

必须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和经验,例如,“天下为公”为核心的大同社会理想;“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以及“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的法治思想;各民族“利害相共,祸福相依,断无利于此而害于彼之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经世致用、天人合一、和合发展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和经验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只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使它们“古为今用”,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改革方向的把握,方案的设计都内含价值选择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社会治理、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与本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接续历史和文化传统,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和改革道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 郭周静)